《大同公交50年》大事记之1926年~1979年 二维码
356
发表时间:2013-09-15 16:37 中 华 民 国 1926年( 民国15年) 国民党山西省政府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修通了运城至大同的汽车路,这是大同的第一条公路。 1937年(民国26年) 11月8日 大同成立首家交通运输企业—大同运输所,开始经营大同至左云、石佛寺的客运线路。 11月28日 日伪当局在大同设立张(家口)多(伦)汽车公司大同自动车营业所,开始经营大同火车站至钟楼8.4华里的旅客运输,四辆美国生产的“万国”牌客车参加运营。 1938年(民国27年) 5月23日 大同自动车营业所开通大同至云冈的客运线路,全长29华里。 9月20日 大同自动车营业所开通大同至左云的客运线路,全长71华里。 民国28年(1939年) 5月 张(家口)多(伦)汽车公司大同自动车营业所更名为“蒙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同营业所”之后,运输业务逐渐扩大,先后开通了大同至河北阳原、大同至河北蔚县、大同至浑源、大同至灵邱、大同至应县、大同至口泉等6条客运线路。 1945年(民国34年) 8月15日 日伪当局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蒙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同营业所随之关闭,各条客运线路停运,所属车辆全部被国民党闫锡山部队接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民国38年) 5月1日 大同市全境解放。入城解放军在接管大同时,只接收到破旧“丰田”牌汽车8辆。 5月30日 我市最早的国营汽车运输企业——华北察哈尔省运输公司大同转运公司正式成立。当年客运量达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达50万人公里。 1950年 1月 大同市政府责成大同发电厂主持试办旅客运输,开通了大同至口泉、大同至应县两条运营线路,配车两辆(一辆客车、一辆卡车)。 6月14日 华北察哈尔省运输公司大同转运公司,改称察哈尔省汽车运输公司大同支公司。 7月 大同至口泉、大同至应县的两条客运线路和两辆汽车,划归察哈尔省汽车运输公司大同支公司管理经营。 1951年 7月6日 察哈尔省汽车运输公司大同支公司,改称察哈尔省联运运输公司雁北分公司。 1952年 12月 察哈尔省撤销,察哈尔省联运运输公司雁北分公司移交山西省运输公司。 1953年 12月15日 经山西省运输公司批准、大同市政府出面,组建大同市公共汽车站。开始经营市内客运任务,地址设在市内钟楼西街师校街口内,隶属雁北汽车运输公司管辖。 1954年 1月1日 地方国营大同市公共汽车站正式成立。姚存福同志任站长,地址设在市内西门街42号,师校街设调度室,隶属大同市城市建设局管辖。 6 月 开辟口泉至四老沟的公共汽车线路。 本年 开辟大同至口泉的公共汽车线路。 本年 汽车站从社会招收工人21名,到年底共有职工43名。 本年 汽车站从上海购回“万国”牌大客车4辆,从太原购回“尼桑”牌大客车3辆,从雁北汽车运输公司调拨“丰田”牌大客车6辆,到年末,共有运营客车13辆。 本年 口泉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车库1间、平房3间,共100㎡。 1955年 1月 火车站经四牌楼至西门的公共汽车正式开通运营。 2月 石振山同志任大同市公共汽车站站长。 3月 开始筹建大同市公共汽车公司。 4月 为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制定了《各种制度》和《劳动规则》。 1956年 7月 地方国营大同市公共汽车站,正式更名为大同市公共汽车公司。地址设在西门外迎泽北街1号,石振山同志任经理,隶属大同市交通局管辖。 8月 公司保修厂成立,厂址设在西门外公司院内。 8月 公司设置 “三股、四室”即:业务股、人事股、统计股、秘书室、总务室。 9月 西门外至云冈的公共汽车线路开通运营。 11月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同市公共汽车公司支部委员会成立,顾守贵同志任团支部书记(兼)。 本年 口泉站乘客候车室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本年 公司新建汽车库15间,基本上解决了大部分车辆冬季入库问题。 本年 公司票款收入突破50万元大关,共完成55.56万元,较上年增长43.41%。 1957年 3月 公司制定《奖励工资制度暂行办法》。 5月 公司制定《关于各职能部门对财务开支履行报批手续的规定》。 本年 驾驶员赵碧峰同志,工作积极负责,成绩突出,荣获山西省先进生产者光荣称号。 本年 西门外至西花园的临时公共汽车线路开通运营。 本年 将西门外经电厂至口泉线路编为运营1路线,西门外至火车站线路编为运营2路线,西门外至云冈线路编为运营3路线,口泉至四老沟矿线路编为运营4路线。 本年 中国共产党地方国营大同市公共汽车公司支部委员会正式成立,崔有怀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 1958年 8月 公司举办首期驾驶员培训班,共有9名同志领取了驾驶执照。其中王桂兰、王继国、张秀花和王淑苹四名女同志,成为大同市第一批女驾驶员。 本年 建筑面积为501㎡的公司保修厂修理车间建成,并投入使用。 本年 公司在市内大十字街新建的首批52间,建筑面积972.15㎡的家属宿舍全面峻工落成,基本上解决了当时职工家属的住房需求。 本年 全公司公共汽车总行驶里程首次突破百万公里大关,达到111.23万公里。 9月 西门外经电厂到口泉的1路线,改线为由西门外经西花园到口泉。同时,开通了西门外经电厂到石料厂的5路线。 10月 口泉至四老沟矿的4路线延伸至挖金湾。 1959年 6月 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公司首次选派赵碧峰、张进举二同志到山西省交通学校参加为期一年的《汽车使用与管理专业》训练班。 本年 公司客运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14.34万元。 本年 公司固定资产净值达到104.36万元。 1960年 本年 由于正值困难时期,燃料十分紧张,公司只能采取减线、减车、减趟的办法,维持运营生产。到年底,公司运营线路由1959年的5条减为2条。 1961年 1月 公司制定“安全生产超额奖励暂行规定”(草案),并开始实行。 1962年 2月 公司民兵营制定《关于建立民兵各项制度的规定》。 12月1日 公司女驾驶员驾驶公司自编35号车在执行同泉线客运任务时,因车辆发生故障,违章进行直流供油,从而引发火灾,致使两名乘务员被活活烧死,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责任事故。 本年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决定》,公司职工总数由1960年末的302人,精简到176人,精简幅度为41.72%(其中1961年精简职工115人)。 1963年 1月15日 大同市城建局(63)干字第1号文:郭家昆同志任公共汽车公司党支部书记;免去马全德同志公共汽车公司党支部书记职务。 本年 公司狠抓节能降耗工作,并取得可喜成绩。燃料消耗由1962年的40.26公升/百公里,下降到30.89公升/百公里。 1964年 7月1日 中共大同市委组织部(64)组干字第008号文:赵国栋同志任公共汽车公司党支部书记职务。 7月 公司充分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对“万国”牌大客车进行了车辆大修。 1965年 4月18日 为提高车辆技术性能,保证车况完好,公司制定了强制性的车辆各级保养制度。 12月 公司购进“兰开夏”牌卧式锅炉一台,在保养厂锅炉房安装调试完毕,结束了公司没有暖气的历史。 本年 公司第一辆自行设计、自行组装的DK640型大客车,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并正式投入运营。 1966年 3月 公司保养厂正式搬迁至同泉路(原大同市电石厂)。 5月 遵照中央《五•一六通知》精神,公司开展了“文化大革命”。 7月 西门外经西花园至毛家皂的7路线公共汽车,开通运营。 8月 公司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 8月 在“破四旧、立四新”猛烈冲击资产阶级风俗习惯的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各城市的形势下,大同市公共汽车公司更名为“大同市人民汽车公司”。 本年 西门外经大同公园至火车站的2路线公共汽车开通运营。原西门外经四牌楼至火车站的2路线改为4路线。原四老沟至挖金湾的4路线改为5路线。原西门外至石料厂的5路线经煤峪口延伸口泉后改为6路线。 1967年 2月 公司被“大同军团十三分团”夺了权。 3月 在我市“1.20”夺权和“3.16”夺权后,公司内部相继成立了“工农商学兵造反兵团”、“大同军团独立大队”、“五一捍卫军”和“红卫队”等群众组织,初步形成了两派对立的局面。 6月 公司宣布成立“大同市人民汽车公司革命委员会”,许步忠同志任革命委员会主任。 本年 公司首次发生经营性亏损,全年共计亏损9万元。 1968年 2月 公司开始实行“早请示、晚汇报”制度。 5月 大同市人民汽车公司群众专政指挥部成立,在公司内部实行“群众专政”和“清理阶级队伍”。 9月 公司和全国一样,掀起了“斗、批、改”热潮。 10月 大同市派大同矿务局八矿(挖金湾矿)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进驻公司。 11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4661部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军宣队)进驻公司。 11月 公司举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20余期,参加学习的达1200人次。 12月 公司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深入大同煤矿、部队、农村、学校进行慰问演出。 1969年 3月 公司全面开展了“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四无限”(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4月 西门外至古店钢厂的8路公共汽车线路,开通运营。 8月 根据党中央“吐故纳新”的整党方针,公司开始整党建党。 12月 大同市革命委员会指派以梁永秀为组长、陈卓为副组长,成员李贵发、马双喜、张廷儒五人组成的“临时革命领导组”进驻公司并主持全面工作。 1970年 4月 为了适应战备需要,公司集中五天时间,将公共汽车全部改喷成“国防绿”。 6月 根据上级指示,公司将自编10号车改装成多功能的“战备救护车”。 本年 西门外调车场人防工程开始施工。 1971年 9月15日 公司正式成立党总支。 9月29日 中共大同市委同发(71)231号文:张随远同志任大同市人民汽车公司党总支委员会书记、王运成同志任副书记。王贵堂、王人骏、姚存福、李贵发、李登弟任委员。 本月 中国共产党大同市人民汽车公司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 本月 由公司负责组织施工的地下环城战备汽车通道东门外南段工程,开始施工。 1972年 4月 公司遵照毛主席“七•二一”指示精神,坚持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选拔和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成立了“七•二一”工人交通大学。 5月30日 公司撤销团支部,建立团总支委员会。 本年 公司试行“三级管理、两级核算、单车计算成本”的经营管理办法:三级管理,就是分队(班组)、车队(厂)、公司三级管理;两级核算,就是车队(厂)、公司两级核算。 本年 西门外经矿务局到忻州窑的9路线开通运营。 本年 西门外经云冈至新荣区的10路线开通运营。 本年 公司全年完成客运收入185.09万元,上缴利润3.10万元,摘掉了连续两年亏损的帽子。 1973年 2月 公司革委会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一带四抓”活动。一带是:以批修整风带动日常工作;四抓是:抓安全、抓节约材料、抓服务质量、抓客运收入。 9月15日 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大同参观访问,公司选派政治觉悟高、思想先进的干部职工30余人,在新建南路三医院附近冒雨夹道欢迎。 10月 大同市人民汽车公司更名为“大同市公共汽车公司”。 本年 公司修理厂自行研制出截板机一台,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效22倍。 11月26日 晚18时50分,5路线驾驶员驾驶公司自编2号车,在执行客运任务时与杏儿沟煤矿卡车相撞,造成石志强和一名乘客当场死亡、轻重伤十余人。 1974年 4月 公司经大同市基本建设局同意:增设安全科,配备5人。其中一、二车队各配备一人。 5月 公司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教导,组织首批职工子女5人(2男、3女),到郊区农村插队落户。 6月 公司修理厂组织职工分期、分批,到张家口地区运输公司参观学习。 8月13日 公司革命委员会作出“关于安全工作管理制度的试行规定”,就组织领导、车辆及设备管理、岗位责任、有关奖惩办法,作出了具体规定。 9月 山西省公共交通服务现场会,在大同市公共汽车公司召开。 本年 公司被评为大同市“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 1975年 4月24日 经中共大同市委基建政治部同意,公司增设劳资科。 9月1日 “七•二一”工人交通大学首期理论班举行开学典礼,共有30名学员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全脱产学习。 1976年 1月20日 公司召开1975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命名姚素梅、李淑琴、张桂兰(二)、李爱珍、于凤娥、李枫、左心爱、陈秉文、刘家祥、马世发10名同志为“红旗手”,并对评选出的25个先进集体和386名先进个人,颁发了锦旗和奖状。 4月8日 经中共大同市委基建政治部批准,撤销公司党总支、建立党委。党委由张随远、杨润和、石贵山、王运成、姚存富、李贵发、郭福德、赵秀珍、左心爱九同志组成。张随远同志任党委书记,杨润和、石贵山、王运成同志任党委副书记。 4月17日 经中共大同市委、基建政治部批准,公司撤销政工办公室、总务科、生产技术科,建立组织科、宣传科、党委办公室和客运机务科,其他行政科室保留不变。 5月17日 公司决定在第一、第二车队分别配备专职保卫人员。 6月15日 公司决定成立工人管理委员会,车队成立工人管理小组,并设立五大员。 7月28日 公司成立殡葬改革领导小组。 7月29日 公司所有教练车及教练人员,统一归客运机务科管理。 8月3日 公司党委成立防震战备领导组,党委书记张随远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杨润和、石贵山,革委会副主任李贵发、郭福德任副组长。领导组下设宣传、治保、运输、抢险、医疗救护五个组。 8月14日 根据中共大同市委同发76第96号文件精神,撤销公司团总支、建立团委,赵秀珍同志任团委书记。 9月 国家建委城建局副局长冯华同志在公司修理厂进行蹲点调研。 9月13日 山西省城市公共交通现场会在公司胜利召开。 9月18日 下午3时,公司选派干部职工100人,在西门外红旗广场参加了毛泽东同志追悼大会。 10月9日 中共大同市城建局党委同城发(1976)第7号文:接中共大同市委同发(1976)138号文件,根据坚持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按照毛主席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项条件,积极培养选拔青年干部,不断完善各级老中青三结合领导班子,经市委常委会1976年9月29日讨论决定:张桂兰同志任公司党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免去赵秀珍同志公司党委委员、团委书记职务。 10月15日 公司党委作出决定: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干部和全体职工,从现在起到明年7月1日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56周年的时候,通读《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后,要立即组织学习。 10月28日 公司千余名干部职工在公司礼堂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 11月12日 公司党委书记张随远、革委会副主任张桂兰同志,出席了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经验交流会。会议发出“全国学长沙、中等城市学大同”的号召。 本年 共青团大同市公共汽车公司首届代表大会召开。 1977年 1月7日 公司成立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 2月7日 公司召开为期四天的“工业学大庆”会议。 3月7日 公司党委作出“关于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的决定”。 4月16日 公司党委作出“关于立即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新高潮的决定”。 4月 公司决定运营车队抢修组,归属修理厂统一管理。 4月30日 公司武装部组织民兵,在参加大同市建设局系统纪念“5·1”国际劳动节民兵射击比赛中,以642环的总成绩,一举夺得第一名。 5月2日 为期三天的公司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青年、老工人代表、先进生产者共100人,分管青年工作的党支部委员列席了大会。 5月19日 公司组织和发动职工,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以来,先后修复零部件和总成件379件,价值11408.86元,受到市城建局的表扬。 5月29日 公司制定了“关于建设大庆式企业的规划”。 7月1日 新平旺经同家梁至马脊梁的11路公共汽车正式运营。 9月8日 公司修理厂成功组装了建公司以来第一辆BK-660型铰接式客车,填补了大同市公交发展史上没有铰接式客车的空白。 1978年 2月8日 为解决新平旺、云冈沟乘客在西门外中转、换乘车这一问题,公司决定开通新平旺至姜家湾的直达高峰车。 6月19日 中共大同市委同发干字(1978)21号文:免去石贵山大同市公共汽车公司党委副书记职务。 11月7日 中共大同市委同发干字(1978)83号文:王凤竹同志任市大同公共汽车公司党委书记;免去张随远同志大同市公共汽公司党委书记职务。 11月15日 公司党委发出“关于民兵连干部任命和落实战时兵员名单的通知”。 11月15日 公司成立民兵营,王凤竹同志任教导员,马双喜同志任民兵营长,李贵发、郭福德任副教导员,王德春、于德海、张桂兰任副营长。 11月18日 新平旺至姜家湾的高峰车,正式改编为12路线。 1979年 2月13日 公司制定:“关于实行超产定额奖励试行办法”,具体规定了奖励原则、奖励范围、奖励形式,同时还规定了考核内容、方法和奖金发放标准。 3月24日 中共大同市委同发干字(1979)166号文:樊占魁同志任大同市公共汽车公司党委副书记、代经理职务。 5月 为解决公司人员紧缺状况,经市政府同意,从市交通系统平调大集体工人285人,成为公司首批计划外用工。 6月22日 公司党委会议决定:修理厂从七月份起实行单独核算。 7月9日 公司党委积极开展向为真理而斗争的优秀共产党员、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女干部张志新烈士学习活动。 9月17日 公司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安排意见”。 7月19日 第三车队成立,地址设在公司院内。 7月22日 公司9路线驾驶员驾驶公司自编59号车,行驶至忻州窑矿材料库附近的公路与铁路交叉口处,与火车相撞,造成驾驶员、乘务员 和三名乘客当场死亡,重伤3人,轻伤9人的重大事故。 9月 公司武装部自行研制的自动报靶器,荣获山西省军区“技术革新电化教学奖”。 11月1日 经山西省公安厅批准,成立大同市公共交通派出所,编制17人。 12月 公司知青综合厂成立。 本年 公司信访工作,先后受理信访案件129件,其中接收来信92件,接待来访37人。已结案处理127件,正在查处的2件。 (《大同公交50年》2004.4编撰)
文章分类:
公交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