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公交50年》物资管理 二维码
256
发表时间:2013-09-10 09:44 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的近20年中,公司材料、油料、设备统一归机务股管理,并设有专人负责。1972年,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将材料、油料管理,从机务管理部门分支出来,成立了材料股,由周日国负责材料股全面工作。设备仍由机务部门管理。1976年,公司各部门撤消股(室)、设立科(室),成立了材料科,由周日国任科长。八十年代中期,材料科更名为材料采供站。1991年8月,公司撤消材料供应站,设立材料科、油料科、仓库三个部门:陆永强任材料科科长,刘振军任油料科科长,张敬举任仓库主任。1994年,公司更名为材料科、油料科分别更名为材料处、油料处。2002年4月,公司由一级核算变为两级核算,撤消材料处、油料处,各运营公司实行独立核算,所需油料、材料可自行采购、储备。 材料采、供和保管 公司成立初期,材料采供由机务股负责,公司设有材料库。当时,汽车主要配件由国家统一调拨,公司只负责一般零配件和原材料的采购。1965年,公司材料库搬迁至保修厂,公司修理车间设有材料分库。1972年成立第二车队后,车辆二级保养及零修由车队负责,公司在二队设立了材料分库。1976年,二队搬迁至和平街新址。1981年第三车队由西门外搬迁至火车站、1984年第四车队由西门外搬迁至新开里后,公司在三、四两个车队,分别设立了材料分库。各车队设置的材料分库统一归公司材料库管辖。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各车队运营规模的扩大,材料分库的增多,公司采购资金又不足,有时公司材料库不能及时向各分库供货,造成一些车辆不能及时修复投入运营。各车队为了保证运营车辆正常运行,开始自设材料小库,备有一些紧缺配件和材料。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有些材料小库配件材料积存价值10多万元,而公司材料库的配件材料越来越少,有时无货可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各运营车场互相调配,或者由材料库协调互调使用。之后,公司将各仓库分库移交各运营车场,公司材料科变更为材料供应站。从公司组建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的40多年中,各车队修车需要更换的较大汽车配件或总成,都要经过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方能领取使用;一般零配件和消耗材料,由各公司检验人员出具领料单就可领取使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放开,由公司集中采供的作法,难以保证运营公司的需求。各公司为了减少总公司集中采供这一环节增加的费用,缩短材料供应周期,逐步实行自行采购、使用。从1998年实行线路股份改制以来,总公司材料采供业务逐步减少,各基层公司材料自主采供逐步占主导地位。 燃料采、供、储 1956年建立公司时,就建起了油库。第二车队成立后,口泉汽车站未建立油库,当时车队用油,全部由公司油罐车运送。1976年12月,第二车队搬迁至和平街新调车场时,相继建造了油库,自行储存油料。第三车队搬迁至火车站调车场后,也是由公司油罐车负责运油,1987年前、后才在车队院内建造了一个存储量较小的油库。第四车队在新开里建场时,同时建有油库。1987年公司在振兴街第一车队调车场内建起一个存、储油料最多、规模**的一座油库。1991年8月以前,公司燃料采供工作由材料科具体负责。1992 年公司成立油料处,专门负责各运营公司油料的采购和供应。截止到2003年底,一公司建有存储量30吨汽油罐两个,存储量10吨柴油罐3个;二公司建有存储量17吨柴油罐两个;三公司建有存储量10吨汽油罐1个;22路、23路在卧虎湾调车场设有存储量5吨汽油罐1个;大修厂建有存储量8吨汽油罐1个。 过去,公司所需燃料,均按公司配备车辆和运营里程,由市有关部门分配用油指标,大同石油公司供给。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市场油价逐步放开,除分配指标享受部分平价油外,出现了议价油。随之而来的是,平价指标用油越来越少,难以维持公司车辆的正常运营。为了保证运营,只能使用价格偏高的议价油。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平价指标用油完全取消,所用油料全部为议价油。为了降低成本,各公司逐步通过各种办法,自行到周边地区采购价格偏低的燃料。1998年部分线路实行股份制后,一方面各公司经营自主权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柴油车增多,而我市柴油供应的标号又不全。在这种情况下,各运营公司,逐步与公司油料处脱钩,自行解决用油难题。2002年,公司实行两级管理、两级核算后,总公司撤销油料处把油料采、供权限下放到各基层公司。 附:1992年—2001年油料消耗量及平均价格表
说明:1、柴油车逐年增多,柴油消耗量呈上升趋势,汽油消耗量呈下降趋势。 2、1999年后,各条股份制线路燃油消耗量不在以上统计表内。 3、从2000年以后,各运营公司自行采购柴油 设备管理 动力设备管理,在1988年以前属公司机务科负责管理。1988年公司成立动力设备科后,由马国林担任科长。1994年,动力设备科更名为动力设备处,先后由王与升、姜红毅负责,现任处长刘振军。 历年来,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在设备安装、使用、管理工作上,主要抓了以下几点:1、对各公司修理车间现有设备和新增设备按类别造册登记;2、定期检查设备使用、保养、维修情况,并给予技术指导;3、定期检查设备使用及制度落实情况,随时提出合理方案;4、根据生产需要,作出设备采购、更新、修理等方面计划并付诸实施;5、向公司提出关于设备报废专题报告,并做好设备报废后的有关工作;6、制订和落实关于设备使用、保管和维修、保养等方面的规章。 附:公司基层单位各种设备明细表 汽车维修专用设备 (表1)
汽车维修通用设备 (表2)
运营一公司设备登记表
运营二公司设备登记表
运营三公司设备登记表
运营四公司设备登记表
(《大同公交50年》2004.4编撰)
文章分类:
公交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