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大同公交50年》企业管理之劳动竞赛

 二维码 285
发表时间:2013-08-22 10:12

一 、公司成立至“文革”前劳动竞赛概况

公司成立初期,正处在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时期,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人的自豪感、公共汽车在古城大同发展的美好前景,鼓舞着公司职工以忘我的劳动热情为社会主义贡献着力量。刚成立的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在1953年通过《人民日报》社论发出的“开展增产节约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号召,组织了各种类型的劳动竞赛,并通过竞赛制定生产指标,推广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车队竞赛的主要内容是:爱护车辆、节约油料、材料、安全、卫生和良好的服务。修理车间在1957年举国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为解决设备差和原材料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多项比较成功的技术革新项目。1960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各种物资十分紧缺,汽油、柴油供应量大为减少,公共汽车运营难以维持。为了解决这一暂时困难,广大职工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群策群力,一方面大胆搞技术革新;一方面积极学习兄弟省、市先进经验。1961年,公司通过积极开展群众性的节油竞赛活动,对当时燃料供应不足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补救作用。这一年,公司还开展了群众性的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制订了实施安全生产超额奖励暂行规定。1965年,公司以“安全行车、加强维修、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宗旨,开展了以“反浪费”为中心内容的增产节约活动。

二、“文革”时期劳动竞赛长期中断

1966 年 “文革”开始后,公司运营生产一度受到冲击,在“造反有理”的舆论氛围中,运营秩序也比较混乱,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长期中断。但是在整个十年动乱期间,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对这种社会混乱现象表示反感和抵制,以极力维护正常 运营生产的实际行动,反对“四人帮”极“左”路线。广大职工坚守岗位、坚持生产,在特殊条件下努力作贡献;公司领导也尽力组织职工开展一些以提高劳动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目的的群众性活动。如在1973 年公司革委会在全公司开展了“一带四抓”(即:以批修整风带动日常工作,抓安全、抓节约材料、抓 服务质量、抓客运收入)的群众性活动。在当时起到了稳定生产运营、大体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良好作用。

三、七十年代劳动竞赛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公司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想四化、干实事,努力提高运营服务水平。但是,十年动乱给企业造成的创伤一时难以完全抚平。由于运营车辆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公司车辆状况越来越差,运行20多年的超期服役车辆 仍在线路上充当着“主力军”,完好率普遍降低,中途抛锚、掉线的车辆比比皆是,城市居民普遍反映“乘车难”。为了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解决运营生产中的各种问题,1979年,公司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积极响应大同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的号召,开展了以“比思想、比团结、比干劲、比作风、比协作、比贡献”为主题的流动红旗赛。具体的安排是:以三个车队为一竞赛组;修理车间和三个车队抢修组为一个竞赛组。每月评比一次。10月份,公司召开了竞赛表彰大会。通过竞赛,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参赛积极性和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提高了运营管理水平。为解决乘车难的问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 、八十年代劳动竞赛

八十年代是公司处于改革发展初期的十年,这个时期的劳动竞赛活动,注重促进运营服务实效、注重促进技术水平提高。规模大、形式多样且深入持久,充分发挥了广大职工的主力军作用。劳动竞赛中影响较大的活动也比较多。

优质服务方面的竞赛活动主要有:1982年5月由大同市总工会有关部门及10家单位共同发起在公共汽车上开展的“**服务评选"活动;1984年,公司团委 在团员青年中开展的争当新长征红旗突击手、突击队竞赛活动;1985年公司参加了全国71个城市 、全省9城市公交系统职工优质服务立功竞赛活动;1987年,组织全体职工参加了大同市城乡建设局开展的“搞好双节服务,温暖百万人民”的立功竞赛活动。这几次竞赛活动持续时间都在半年以上,时间最长的达283天。在竞赛中,各单位采取了许多好的作法,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这些好作法、好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是:认真发动思想、详细分解指标、根据任务定奖、实行奖金浮动、公正评比表彰、荣誉入档备案、坚持四比六赛。四比六赛的内容是:比思想、赛服务和车容站貌;比风格、赛安全正点;比干劲、赛行驶里程、赛燃料低耗、比完成任务、赛利润(千车成本)、赛完好、赛工作车率。

技术比武是劳动竞赛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公司多次举办技术比武活动。首次规模比较大的技术比武活动,是在1980年8月,公司工会和机务科联合举办的“首届职工服务杯竞赛技术大比武”。这次比武内容主要包括:考核驾驶员的公路混合故障的排除、公路调头、以及拆装 五大件。考 核修理工的排除油电路故障、发动机底盘拆装 等。这次比武,现场总指挥是公司党委第一副书记张延霈,指挥是公司第一副经理胡守义,总裁判长由公司副经理马振铎担任。比武设一、二等奖、集体奖和纪念奖,参赛单位有一、二、三、四营运场、修理厂和出租车场。有61名参赛职工荣获一、二等奖,7 个单位获集体奖。另一次大规模的技术比武活动是在1989年,这一年全年组织了三次修理工技术比武,其中三级保养一次,二级保养两次。参加比武的工种有发动机、底盘、电工、板金工、车工、刹车工、钳工等七个工种140人。比武获得了市总工会、市技协、市竞赛委员会颁发的“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竞赛先进单位”奖。

在劳动竞赛中,展开 了有声有色的对外宣传工作,影响大的宣传活动有:1986年2月9日下午5时,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短剧《公共汽车上的二重奏》,该剧由大同市 建 设局、公共汽车公司与北京电影制片厂文星公司联合录制,反映了大同公交广大司乘人员文明服务、礼貌待客的新风尚。1984年4月,公司出席省市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的优秀驾驶员、乘务员、调度员褚连英、孙淑珍、余治国、朱宝新等人前往大同五中演讲他们的优质服务事迹,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和热烈反响。

五、九十年代以来劳动竞赛

九十年代以来的劳动竞赛 ,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广泛,各项指标更明确,更讲求实效,并引入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在劳动竞赛中创建先进单位、先进班组,培育“四有”新人,实现两个文明一齐抓。公司的劳动竞赛活动一再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扬。许多在劳动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先进职工受到国家、省、市、局有关部门的表彰。

1990年,公司参加了山西省在全省开展的“创先创优创新”劳动竞赛,竞赛展开后,各基层单位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单项竞赛活动。规模比较大的有:一场组织的“五十天安全无事故”竞赛、三场的“收入、公里、油耗、卫生、服务‘五最’竞赛活动”、修理厂组织的突击大修车对手赛等。通过竞赛,有331人被评为出席局先进个人。一场售票员田国枝、司机 李秀英,荣立省竞赛委员会颁发的二等功,被评为省优质服务先进个人。同年,公司动员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双增双节努力创收”活动,通过活动,全公司共增收83916元,节油60025 公升。同年,从7月1日至10月10日,公司开展了“迎国庆保亚运百日安全竞赛”活动。竞赛活动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健全“五管”、“三铁一器”等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 1991年开展了“三个十”(全省十个城市、十个行业、十大员)优质服务立功达标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公司团委、武装部积极组织民兵挂牌服务。在11条线路上分别开出18部“青年服务车”和“民兵 服务车”。通过竞赛有351人被评为优质服务先进个人,71个车组、班组被评为优质服务先进集体。1991年5月份,公司组织职工参加了国家建设部在全国公交推开的“标准化线路建设”活动。首先在1路、15路开展培训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对全公司各条线路的司乘人员分批进行了“职业道德和标准化服务”轮训,促进了全公司的生产运营。这项活动受到了国家建设部和省建 设厅“全优检查团”的表扬。1992年,公司参加了全国城市公交系统竞赛活动,公司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优胜企业。公司运营一场、运营三场4路线、运营一场202号车组、272号车组、运营二场337号车组、321号车组、运营 三场340号车组、运营四场174号车组、专线车队222号车组、公司修理厂一车间发动机组、二车间喷漆组,分别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优胜集体;张延霈、张晓非、武泽民、田国枝、武占国、李玉兰、吴增强、陈传珍、董桂仙,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个人;李秀英、武占国、薛秀花、麻玉芹、黄秀芹,被评为全国城市公交系统优秀驾驶员。1997年5月份,在劳动竞赛活动中,全公司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职工技术比武活动。比武活动共有四个运营公司和大修厂等五个基层单位参加。总公司领导亲临现场观看。总公司这次比武之后,各单位也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举办了各有特色的小型技术比武。据统计,1997年直接参加各类技术比武活动的职工达到680人。2000年,各公司竞相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服务竞赛活动。其中有一公司开展的“献爱心比贡献”竞赛;二公司开展的“比优质、保安全”竞赛;三公司开展的“红五月比奉献 ”竞赛;四公司开展的“优质标准服务”竞赛。竞赛期间,三公司工会对火车站至云冈旅游专线司乘人员进行了服务技能专项培训。四公司工会组织了修理工二级保养比武,举办了优质服务百题知识竞赛,驾校工会在教练员文明执教 竞赛中,实施了“五比五看”的竞赛标准。2002年公司的劳动竞赛活动与开展“六三工程”和微笑服务密切结合;二公司结合“六三工程”开展“增产节约,安全无事故”竞赛;三公司开展了红旗卫生月、服务效益月、爱车保养月竞赛;四公司举办了迎“五一”优质服务竞赛。2003年,虽然“非典”严重影响了运营收入,但是劳动竞赛依然有条不紊地展开。全公司开展了微笑服务劳动竞赛和女职工巾帼建功竞赛活动。一公司在十个分队,展开比收入、比安全、比贡献活动,在车厢设立流动红旗,实行一周一评比,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二公司通过竞赛,增强职工“公交靠我振兴,我靠公交生存”的意识,组成继2003年以来的第二批“微笑服务示范车组”,并对运营一线职工进行微笑服务培训。在劳动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17路512号车组乘务员李清华被评为大同市特等劳模后,在公司职工中引起很大反响,许多司乘人员自觉向劳模看齐,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大同公交50年》2004.4编撰)


投诉建议:
0352-12345
办公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新开里振华路159号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