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公交50年》企业管理之劳动工资 二维码
305
发表时间:2013-08-21 10:13 一、劳动用工及定员 1954年1月1日,地方国营大同市公共汽车站正式成立。同年,从社会上招工21人。此后,公司劳动用工主要来源是接收社会招工和复转军人。如:1969年、1970年,招收安置应届初中毕业生。1976年,招收安置返城知青。1978年以后,实行自然减员招工。1979年5月,为解决公司人员紧缺,经市政府同意,从市交通系统平调大集体工人285人,成为公司首批计划外用工。从1991年8月起,公司和大同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联合举办了五期“乘务专业班”,先后有371名学员,被公司录用为全民合同制工人。1994年4月18日,公司将服务公司在各运营公司、厂,从事司、乘、修岗位上的778名固定工,转为全民合同制工人。近几年,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分别接收了大、中专毕业生、部队复转军人及其它单位调入的人员。 劳动定员是根据五十年代辽宁省交通厅关于“制定公路作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定员的。首先,公共汽车规定:单机应配备1.12人,实际配备了1.2人(两班加倍)。其次,公交汽车系双门或三门,乘务员的配备每车为4.8人。修理工配备:每车为1.09人,其中修理人员0.49人,大、中修0.35人,制配工种0.25人(均指单班)。1966年以后,公司修理工实际配备1.74人,比规定超出0.65人。 服务人员按规定应配备1.5人,但公司历年均有变动,配备不一。 管理人员按规定应配备1.5~2人,但从历年公司机关人员总数来看,均已超出。 1985年,根据城乡建设部,城劳字(85)第5号文件:驾驶员(单机、通道)应配备2.62人,站业人员0.7人。售票员5.24人。保养技工单机为1人,通道为1.5人;大、中修技工单机为0.6人,通道为0.8人;管理和服务人员按全部职工定员人数的18%;站业人员各场配备0.4人,机关0.3人,辅助工各场0.25人,管理服务人员机关为10%,各场为8%。 1990年,公司每车实际配备驾驶员2.30人;比定员少0.32人,实际配备乘务员2.15人,比定员少3.09人,实际配备修理工2.43人;实际配备管理人员337人,比定员多23人;实际配备服务人员364人,比定员多227人。 二、全员劳效 1956年,公司票款收入突破50万元大关,全员劳效达到2793元。1959年,营运收入突破100万元,全员劳效达到3246元。六十年代,公司全员劳效平均每人每年产值4.638元,比50年代提高153%,到七十年代公司全员劳效平均每人每年产值为2.687元,比六十年代降低了42.5%。1980年—2003年,公司全员劳效情况如下表所述:
三、工资标准: 1、公司驾驶员是执行山西省交通厅颁布的工资标准,为一至四级。1985年以后,因培训出的司机较多,经请示上级批准,又增加二级,为一至六级,具体标准如下表:单位:元
2、公司乘务员是执行山西省公路运输企业职员、工程技术人员职务工资标准,从12级至16级,具体标准如下表: 单位:元
3、公司修理工工资标准执行的是一级至八级,具体标准如下表:单位:元
之后,工资标准有了很大变化,驾驶员、乘务员、修理工的工资标准统一为一至八级,每级的工资标准也较以 前有很大的变动,具体标准如下表:单位:元
1993年,根据(1993)同企工改第二号文件,公司给职工在等级工资的基础上晋升一级工资,1994年,根据晋工改办企(1994)2号文件,公司将原等级工资制改为岗位技能工资,制定了公司岗技工资的划分标准。之后,总公司根据晋劳办(1999)211号文件进行了新拟岗技工资。
文章分类:
公交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