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大同公交50年》运营之场站设置

 二维码 178
发表时间:2013-08-12 10:39

一、停车场(站、亭)

1. 西街停、发车站点

1954年,成立大同市公共汽车站时,停发车站点没在大西街师校街口。办公地点设在大西街42号(五一菜场院内),修理组设在大西街西头路南院内(后为大同市安委会所在地)。因当时场、站均为临时占用,没有其它设施。只运送市内至口泉一条线路的乘客,1956年公司搬迁后也停止使用。

2.口泉站场

1954年,公司在口泉设立汽车站,新建车间一间、房屋三间,面积100m2。1956年,在成立公共汽车公司的同时,公司又在口泉新建候车室三间、宿舍六间,面积达200m2。既是市区到口泉的终点站,也是口泉至四老沟的始发站。1968年第二车队成立后,为第二车队调车、办公所在地。1976年12月26日,第二车队搬迁至和平街,口泉站场停止使用。

3.西门外调车场

1956年,大同公共汽车公司正式成立,地点设在迎泽北街1号(西门外)。当年,新建油库70m2,车库15间、共525m2,候车室一座7间、共247m2,办公室37间、共770.5m2。1958年,新建保修车间501m2,车库5间175m2,新建办公室5间、96.3m2。19    年在公司大院外,新建调车场、候车廊和调度室,形成停车、加油、调车、保修功能于一体的调车场。既是1路、2路、3路、4路、6路、7路、8路、10路车的始发站,也是第一车队、第三车队、第四队的队部,公司机关办公所在地。之后,公司在同泉路新盖了车库。1981年第三车队搬迁到火车站,1984年第四车队搬迁到同泉里,1987年第一车队和公司机关搬迁到振兴街,西门外调车场停止使用。

4.和平街调车场

1976年,由于口泉调国场不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为此,由国家投资   元,在和平街征购土地43994.4m2,分别建造二层调度办公楼、修理车间、油库、材料库,食堂、锅炉房等设施,共5152m2。同年12月26日,第二车队由口泉搬迁到和平街现址。同时,将5路、9路、12路改由和平街始发。后来,又开通了19路、21路、24路,现为6条线路的停车、调车场。

5.口泉调车场

原口泉调车场在1976年底停止使用后。1路车到达口泉后,车辆调头改在干河路、进入口泉路的交叉地带,给调车安全带来了隐患。为此,公司在口泉又重新规划了调车场,占地面积为3800m2。进入八十年代,为了加强调度、车辆管理,公司在此建造了调度室和司乘人员休息室。

6.火车站调车场

1979年第三车队组建后,公司在火车站前临时征购土地4795.95m2,新建办公调度楼、修理车间、油库等建筑。1981年第三车队搬迁至火车站调车场。2路、4路和8路车也由西门外改由火车站始发。在1982、1983两年间,第三车队新开了14路、15路和16路三条线路,火车站成为2、4、8、14、15、16路六条线路的始发站。随着线路和车辆的逐步增加,八十年代中期,运营三场又在调车场南端新建平房13间,设修理工休息间、材料库、食堂、托儿所。同时,改建了锅炉房、新建了调度室、调度室由楼内搬到平房。1999年又将原调度室、公厕拆除,在此建造了新调度上加层建造了收银中心,共400m2。使火车站调车场建筑面积达2482m2。

7.新开里调车场

1981年四队成立后,调度、车辆始发仍在西门外调车场。为了解决第四车队调车场,市政府投资101.7万元,于1983年9月在新开里征土地11494.68m2,新建三层办公楼、修理车间、锅炉房、调度室、食堂等设施,面积为3121.9m2,于1984年底投入使用。四场搬迁至新开里调车场后,3路和10路车的始发站也改至新开里。九十年代,四公司先后开通了17路、26路。目前新开里调车场为3、10、17和26路车的始发站。

8.四老沟调车场

1982年第二车队开辟了四老沟到王村的13路公共汽车。为了解决13路调车场的问题,市政府于1984年3月,投资25万元,在四老沟征地3497.65m2,新建办公调车场。场内建有办公、调度、宿舍、食堂、修理车间、锅炉房,共1340m2。后因13路停驶,暂停使用至今。

9.振新街调车场

八十年代,西门外调车场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经公司、主管局和市政府共同协商,由振兴街征购土地44622m2计划新建公司办公大楼和一场调车场。1985年市政府投资600万元,在振兴街新建三层办公调度楼一幢、修理车间、油库、锅炉房、库房、调车场、椭园形多功能候车厅。1987年工程竣工后,正式投入使用。   月   日,1路、6路、7路车,由振兴街始发,后近几年又增加了11路、18路。目前,一公司建筑面积达6970.89m2。

10.卧虎湾调车场

1999年,为方便卧虎湾地区驻军官兵、铁路居民的出行公司在卧虎湾租用土地1800m2,修建了调车场,场内有办公室、调度室、食堂、休息室等,建筑面积共200m2,隶属三公司管辖。现为22路、23路车始发站。

11.二电厂调车场

2000年,为了方便二电厂职工、家属进城乘车,公司将振兴街至和平街的6路线,搬迁到二电厂调车场,原6路线改由二电厂始发至和平街。到200 年,又新开通了二电厂至同泉里28路公共汽车。目前,二电厂调车场占地面积330m2,建筑面积约50m2。

12.现代装饰城调车场

2000年,公司为了,减轻1路线车况差、乘客多的压力,新开通了现代装饰城至云中商城的27路公共汽车线路,调车场设在现代装饰城院内,由现代装饰城提供调度室、修理室、等经营场所,大大方便了装饰城、西花园、机车厂和沿线群众的乘车需求。

二、站点及站牌

站点是乘客中途候车的地点,站牌是乘客候车地点的标志。在公司成立初期,站点的设置在人群集聚的地方,对站牌的悬挂只是考虑如何方便设置。站牌由公司客运管理部门提供规范图样,由公司大修厂统一制作。站牌内容包括:线路编号、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各个站点的标准名称、车辆运行方向、冬、夏季首班车发车时间与末班车收车时间等。在站牌上,本站站名用明显区别于其它站名的颜色标示,清楚地告诉乘客所处位置;下站站名用大号字体、在显要位置标示,以提醒车上乘客及时在目的地下车;通过查看站牌,乘客基本上不用问其他人,就可以放心乘车。但在七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许多站牌制作比较粗糙,站牌随意悬挂在电线杆、树杆上。八十年代,由于技术的进步,使站牌的制作在质量上明显进观。进入九十年代,制作材料也由铁皮改为铝合金或电镀材料,制作工艺引进电脑喷图技术,使站牌样式美观、实用,质量更加精制。

八十年代前,各公共汽车站还没有风雨候车厅。进入八十年代后在开展的军民共建活动中,三路线驻同部队率先在沿线重要站点,建造了风雨候车亭。此后,有些学校、机关、单位也在驻地站点,建起不同式样的风雨候车亭。八十年代末期,团市委向全市各级团组织发出号召,发动各单位团组织在沿线主要站点,修建乘客风雨候车亭,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沿线单位积极响应,义务献工,修旧利废,先后制作风雨候车厅58座。九十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候车亭的广告作用和城市美化作用日益显现。1999年,由金久广告公司投资,在市区各条线路的180个主要站点,建起具有实用、审美和现代城市气息的风雨候车亭200多座,新式风雨候车亭采用不锈钢、有机玻璃、铝合金等材料构建,安装光线柔和的日光灯,设置可随时更换的广告宣传栏,有的还附设方便乘客的售货亭。

(《大同公交50年》2004.4编撰)


投诉建议:
0352-12345
办公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新开里振华路159号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