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大同公交50年》各历史阶段发展状况之社会主义过渡和全面建设时期

 二维码 160
发表时间:2013-08-07 10: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经过三年艰苦奋斗,胜利地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大量任务,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从1953年步入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公司就是在这个时期内筹建成立的。从1954年1月成立到1965年的12年中,在大同市及主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从小到大,从站变为公司,逐步发展壮大,对大同市城乡建设和公共交通发展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公司筹建于1953年底,地址设在市内西门街42号,国家投资194,572.8元(新币),购车5辆。汽车站隶属雁北运输公司管辖,负责人李秀。1954年1月,公共汽车站由雁北运输公司分出,正式成立了“地方国营大同市公共汽车站”,隶属大同市城市建设局管辖。第一任站长姚存富,当时只有职工43名,运营客车13辆,经营大同至口泉、口泉至四老沟矿两条线路,线路总长度30公里,发车趟次和时间不固定,收车时间视乘客情况而定。调度室设在师校街口内。1955年3月,开始筹建公共汽车公司。1956年7月,汽车站正式更名为“大同市公共汽车公司”,新址设在迎泽北街1号,隶属大同市公用事业局管辖。公司机关设业务股、人事股、统计股、机务股、秘书室和总务室。到1959年,公司运营客车增加到36辆,运营线路又增加了3条,分别是2路、3路和4路线。线路总长度64.5公里,公司职工达308人。1956年在公司(西门外)建油库70m2,建车库15间、525m2,建办公室37间、770.5m2。1958年在公司(西门外)建候车室一幢247m2(后改为大会议室),建修理厂房一幢501m2,建车库5间175m2,建办公室5间96.3m2。1960年,国家因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对企业采取了精减压缩政策。1962年,公司职工减少到176人,车辆下降到28辆。线路总长度下降到45公里。在国民经济调整期间的1966年,公司职工又发展到397人,车辆增加到45辆,线路总长度达111.75公里。

1956年公司成立后,相继成立了机务股,主管修理和驾驶员工作。当时,修理条件很差,修理技工不足,修理设备简陋。1964年成立修理车间,设有引擎组、底盘组、木工组、电工组、车工组、配合组和板焊组。1966年更名为保修厂。

驾驶员、乘务员和修理工是公交企业的主体,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1966年公司刚成立,就从社会上招来7、8名男同志,5、6名女同志分别做修理和乘务工作。为了解决驾驶员不足,公司于1958年,从修理工和乘务员中抽出9名同志,开办了第一期驾驶员培训班,其中王桂兰、王继国、王淑萍、张秀花四同志,成为我市第一批女驾驶员。1959年3月,公司又抽调30名同志,举办了第二期驾驶员培训班,又有5名女同志成为驾驶员。为了提高企业技术水平,选拔培养专业人才,1959年6月,公司选派赵碧峰、张敬举同志,到山西省交通学校脱产一年,参加“汽车使用与管理专业培训班”。

我国解放初期,国民经济得到很快恢复和发展。1953年到1958年,我国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使我国经济建设步入正常发展轨道。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全民大炼钢铁、农村深翻土地、办集体食堂等不切实际的作法,公司也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了有关的工作。

(《大同公交50年》2004.4编撰)


投诉建议:
0352-12345
办公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新开里振华路159号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