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公交史话(连载一) 二维码
397
发表时间:2013-06-16 10:50 解放前的大同客运交通状况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以前,大同不但没有公共交通,连一条连接外地的公路都没有。人们的出行主要以轿乘、人力车和畜力车为主。到了1926年(民国15年)国民党山西省政府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修通了运城至大同的汽车路,这是大同的第一条公路。 真正意义上的大同客运交通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于1937年9月13日占领了大同,并加紧了对大同经济和资源的掠夺,成立公司、开设商店和洋行。1937年11月8日,大同成立首家交通运输企业——大同运输所,开始经营大同至石佛寺、左云的客运线路。客车配有乘务员一名,乘警1~2名,负责监督旅客和押送货物。同年11月28日,日本在大同设立张(家口)多(伦)汽车公司大同自动车营业所,开始经营大同火车站至钟楼.4华里的市内旅客运输,当时有4辆美国生产的“万国”牌客车参加运营。到了1938年,大同自动汽车营业所又于5月和9月分别开通了大同至云冈(线路全长29华里)、大同至左云(线路全长71华里)的客运线路两条。1939年5月,张(家口)多(伦)汽车公司大同自动营业所更名为“蒙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同营业所”之后,运输业务逐渐扩大,先后又开通了大同至河北阳原、大同至河北蔚县、大同至浑源、大同至灵邱、大同至应县、大同至口泉等6条线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蒙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同营业所随之关闭,各条客运线路停运,所属运营车辆全部被国民党阎锡山部队接管。日本投降到大同解放前夕,这一时期的大同公共汽车基本上陷于瘫痪状态。 1949年5月1日,大同全境解放。入城的人民解放军在接管大同时,从国民党手中只接受到了破旧日产“丰田”汽车8辆。大同解放后,为了尽快解决交通问题,人民政府于5月30日成立了华北茶哈尔省运输公司大同转运公司,当年客运便达到了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达到了50万人公里,基本上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