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公交史话(连载八) 二维码
446
发表时间:2013-06-16 10:55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大同公交(上) 1966年5月,遵照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精神,在全国上下开展了长达十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同年8月,公司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并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安排,成立了“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文化大革命”运动从此在公司全面展开。 在“破四旧、立四新”猛烈冲击资产阶级风俗习惯的“革命风暴”席卷全国上下的形势下,大同市公共汽车公司于1966年8月正式更名为“大同市人民汽车公司”。 1966年10月,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批示,全国掀起了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原公司“文化革命领导小组”也随之失去其作用,相继而来的是职工自发成立的各式各样的群众组织,如“山西省革命工人造反兵团大同军团十三分团”,“工农商学兵造反兵团”,“红卫兵团”等。一些群众组织还分别参加了大同市“1·20夺权(1967年1月20日)和“3·16”夺权(1967年3月16日)。在此期间的1967年2月,公司大权被“大同军团十三分团”夺了权(抢夺公司印章)。“1·20”和“3·16”夺权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公司各群众组织逐步形成了两派对立的局面。一派是“好派”,一派是“糟派”。 1967年6月,公司宣布成立了“大同市人民汽车公司革命委员会”,许步忠同志任革命委员会主任。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第一年,即(1966年),公司的运营生产较为稳定,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本年内,西门外经大同公园至火车站的2路公共汽车开通运营;原西门外经四牌楼至火车站的2路线改为4路线;原口泉经四老沟至挖金湾的4路线改为5路线;原西门外至石料厂的5路线经煤峪口延伸至口泉后改为6路线。同年,西门外经西花园至毛家皂的7路公共汽车开通运营,公司保养厂也由西门外公司院内搬迁至同泉路(原大同市电石厂旧址)。 1966年公司运营线路比上年增加了两条,运营车辆增加了7辆,运营线路长度达到111.75公里,总行驶里程达到了307.71万公里,客运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达到了1354.76万人次,固定资产也达到了269.02万元。 到1967年,由于公司两派群众组织严重对立,时有武斗发生,虽然通往矿区的几条运送矿工上下班的线路司乘人员还能坚持出车外,其它几条线路有的停运,有的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致使公司的整个运营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1967年总行驶里程比上年减少37万公里,客运收入减少7万多元,各项成本费用也比上年有大幅度增加,首次出现了经营性亏损,全年亏损9万余元。 上一篇大同公交史话(连载九)
下一篇大同公交史话(连载七)
文章分类:
公交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