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应急驾驶与特殊情况的处置

 二维码 441
发表时间:2013-07-11 10:38

行车过程中,往往由于客观条件的突然变化,发生紧急情况,能否有效的规避危险和逃生,尽**努力减轻损失,将取决于驾驶员应急措施是否及时、恰当、有效。驾驶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和掌握一定的应急技术措施,在遇到险情时才能临危不慌,沉着冷静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避免或**限度地减轻事故的损失和伤害。

常见的紧急情况有:行驶中发动机突然熄火、转向失控、制动失灵、车辆侧滑、爆胎、撞车、侧翻、火灾等。


应急驾驶的基本原则


1、冷静判断、果断处置

险情的出现一般比较突然,此时,驾驶员能保持头脑清醒,情绪镇定,不惊慌,是处理好险情的先决条件。

2、避重就轻,先人后己

如果事故不可避免,驾驶员要设法降低事故的损失,本着优先考虑人,再考虑物,宁可物受损,也要保住生命的原则,采用相应的应急措施。

3、先方向,后制动

在紧急情况下,先转动方向盘,往往可以使车辆避开事故的中心位置,而如果先踩制动,则有可能使车辆失去避险的**时机。


4、先他人,后自己

在遇到紧急情况危及人员生命时,作为公交车驾驶员更应该显示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风范。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2010年11月16日下午2点20分,上海公交宝山7路驾驶员陈乐平驾车由永清新村驶往泰和路地铁站,途径友谊家园时,突感身体不适,在即将失去知觉前,他将车辆缓缓地停在了友谊路地铁站,并打开车门让乘客安全下车,同时熄火拔掉了车钥匙。留下最后一句话:“快下车。帮忙打120”。说完便倒在了方向盘上。因突发脑溢血经医院抢救无效,陈乐平于11月18日凌晨不幸逝世。终年48岁。

陈乐平在昏迷之际利用最后一点意识保护了全车乘客安全,避免了一起重大行车事故。以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履行了一个公交驾驶员的职责,树立了上海公交职工的良好形象。


14路公交车突冒黑烟 司机仅开前门自己逃生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白艾昕)2010年11月29日下午,河北保定市一辆14路公交车在行驶途中突发故障冒起浓烟,司乘人员下了车,却未开启后门疏散车内乘客。

当日15时30分左右,牌号为冀B69118的14路公交车在开往丰润区车场的途中,行驶至唐丰路大发铝材站点附近时左后轮处突然冒烟,并伴有强烈的刺鼻味道,引发车内数十名乘客恐慌。当车停下来,乘客让司机打开后门时,却发现车上的司乘人员已从前门下车。当时车厢后部人多拥挤,以至有乘客欲跳窗出去。事件所幸未发生人员伤亡,但司乘人员弃乘客于不顾的行为引起大家强烈不满。


二、发动机突然熄火应急处理

车辆行驶中,往往由于供油中断或断火,使发动机停止工作,一时无法再次起动,若将车停在道路中间,势必会影响交通,特别是公交车影响更为严重。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连续踩2—3次加速踏板,转动点火开关,试图再次起动;若起动成功,不要继续行驶,而应将车辆驶向路边检查,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继续行驶。

2、若再次起动失败,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应打开右转向灯,利用惯性,将车缓慢驶向路边停车,打开危险报警灯,检查熄火原因,及时排除。

特别提示:
途中发现发动机突然熄火,在靠边之前不要随意使用制动,以免把可利用的惯性能量浪费掉,不要坐失靠边滑行、停车的机会



三、转向失控的应急处理

转向突然失去控制,致使驾驶员无法掌握方

向,极其危险。此时,驾驶员要沉着、冷静,判

明险情程度,采取应急措施,切不可惊慌失措,

贻误时机,使险情加剧。

1、转向突然失控

(1)若车辆和前方道路情况允许保持直线行驶,

不可使用紧急制动;高速行驶的车辆,在转向失

控的情况下使用紧急制动,很容易造成翻车。


正确的方法是:立即松抬加速踏板,抢档减速,均匀而有力拉紧手制动操纵杆进行辅助制动,当车速明显减慢时,轻踏制动踏板,使车辆缓慢平稳的停下。

(2)当车辆已偏离直线行驶方向,事故已无法避免时,应果断地连续踩踏制动踏板,使车辆尽快减速停车,尽量缩短停车距离,减轻撞车力度。

(3)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对道路上形式的其他车辆和行人发出示警信号,如打开危险报警灯、开启前照灯、鸣喇叭、打手势等。


2、转向突然不灵

(1)装有动力转向的车辆,突然发现转向困难,操作费力,是由于动力部件故障所致。应尽快减速,靠右行驶,选择安全地点停车检查。

(2)如果车辆还可以实现转向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谨慎驾驶,低速行驶,将车辆开回附近修理厂。


预防措施:行车前,认真对车辆的转向系统及横、直拉杆进行检查,确保行车安全。


案例:转向失控、紧急制动车侧翻

2004年4月5日早晨7时,北京市一辆小轿车行驶在三环路上,突然发生转向失控,驾驶员慌乱之中采取紧急制动。致使车辆发生侧滑,撞向中央隔离带,发生倾翻,驾驶员当场死亡。

原因分析:发生转向失控时,驾驶员采取措施不当,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预防措施:行车前,认真对车辆的转向系统及横、直拉杆进行检查,确保行车安全。


四、制动失效的应急处理


车辆行驶中,往往由于制动管路破裂或制动液、气压不足等原因,突然出现制动失效、失灵现象对行车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驾驶员掌握制动失效的应急处理方法可**限度地减少和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1、制动突然失效

(1)制动失灵、失效时,要沉着、冷静,握稳方向盘,立即松抬加速踏板,实施发动机制动,尽可能利用转向避让障碍物,


同时利用驻车制动或“抢档”等方法,设法减速停车;若是液压制动车辆,可连续多次踩踏制动踏板,以期制动液的积聚而产生制动效果。

(2)使用驻车制动器不可将操纵杆一次拉紧,一次拉紧容易将制动盘“抱死”,损坏传动机件,丧失制动能力。转动方向盘避开危险目标的同时,可视情况进行“抢档”操作,使车辆尽可能减速,最终驶向路边停住。


(3)避让过程中要做到“先避人,后避物”,提前选择好可供安全停车的位置,以免冲撞行人而扩大事故。

案例: 2006年4月10日,一辆安徽籍重型厢式货车,由山东驶往新疆,行驶至甘肃天水市境内天谗公路18KM+600米下坡处,车辆在超速行驶过程中制动失灵,驾驶员在此紧急情况下处置不当,导致该货车与对面行驶的两辆大客车相撞,造成28人死亡,22人受伤。


2、制动失效的预防措施

(1)加强定期维护,规范出车前检查。

(2)正确使用制动,防止产生热衰退。

特别提示:

出现制动失效后,自始至终无论车速高低,控制方向,规避撞车是首要的应急措施,只有在道路交通情况暂时不会发生撞车事故时,方可腾出手来“抢档”、拉驻车制动器操纵杆。


五、轮胎突然故障的应急处理


轮胎突然故障是安全行车的一大隐患,一般有轮胎漏气、爆胎等形式。驾驶员有必要掌握轮胎故障的应急措施,**限度地减少轮胎故障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

1 轮胎漏气

(1)行驶中车辆一侧轮胎漏气,会感到车身倾斜,并随行驶时间的加长而加重,控制车辆不灵便。


(2)发现轮胎漏气时,应紧握转向盘,慢慢制动减速,将车辆尽快驶离行车道,停放在路边安全地点。


(3)在车辆驶里行车道时,不要采用紧急制动,以免造成翻车或使后车因制动不及时而发生追尾事故。


2 轮胎爆裂

车辆行驶中(特别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爆胎时,往往伴有爆破声,车辆出现明显的震动,转向盘随之以极大的力量自行向爆胎一侧急转。

(1)后轮胎爆裂,车尾会摇摆不定,但方向一般不会失

控,只要保持镇定,双手紧握转向盘,便可控制车辆保持直线行驶。

(2)前轮胎爆裂,危险较大,一旦爆胎,方向会立刻向爆胎一侧跑偏,直接影响驾驶员对转向盘的控制。

(3)当意识到爆胎时,双手应紧握转向盘,松抬加速踏板,极力控制车辆直线行驶,若已有转向,也不要过度矫正,应在控制方向的情况下,轻踏制动踏板(禁止紧急制动),使车辆缓慢减速,待车速降至适当时候,平稳地将车停住,尽量将车逐渐停靠在路边为妥。


3、轮胎故障的预防措施

(1)正确选用轮胎。

(2)加强轮胎的日常维护和检查。

(3)合理装载。

案例:2004年7月19日下午5时,一辆轿车行至京津塘高速公路进京方向,突然发生左前轮爆胎,驾驶员采用紧急制动,车辆横甩,飞过隔离带,砸向逆向车道中一辆正在行驶的桑塔纳轿车上,造成3死四伤。车辆驶过的地方,制动距离长达30米。

原因分析:车辆左前轮突然爆胎,驾驶员在车速非常高的情况下采用紧急制动的不当操作,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预防措施:行车前,认真做好轮胎气压、磨损情况的检查,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特别提示

发生爆胎时,切忌慌乱中向相反方向急转转向盘或急踏制动踏板,尽量采用“抢挡”的方法,利用发动机制动使车辆减速;尚未控制住车速前,不要冒险使用行车制动器停车,以避免车辆横甩发生更大的险情。


六、故障车的处置


车辆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驾驶员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其后果无法估量。

1、安全停车

行驶中的车辆突发故障时,首先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停车,然后尽快对故障做出判断。

停车时以安全第一为原则,按下列要求操作:

(1)在一般道路上发生故障,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50—100米设置警告标志,必要时迅速报警。



(2)在夜间发生故障,应当按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50—100米设置警告标志,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尾灯。

(3)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必须提前开启右转向灯驶离行车道,停在应急车道内或右侧路肩上,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100—150米设置警告标志,夜间还必须立即开启示廓灯和尾灯。


2、判断和处置

可根据仪表板上的指示灯和信号灯点亮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七、碰撞应急处理

当车辆已无可避免撞车时,务必镇定,迅速判断碰撞后果,果断地选择撞击部位和方式。车辆碰撞的形式有刮碰、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追尾碰撞等几种。

1 刮碰

(1)刮碰一般是指会车、超车或避让障碍物时,车辆之间或与其他物体相刮碰的现象。刮碰,对乘坐在靠近驾驶室或车厢边的人员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2)车辆刮碰的部位,多数发生在车头的两侧,当车辆有碰撞可能时,应及时控制方向,迅速向外侧(如条件许可)稍转转向盘,接着适量回转转向盘,并立即将车与刮碰物分开,以免增加刮碰面积。


(3)车体之间或车体与其他物体发生刮碰时,身体应迅速向车内侧倾斜,双手紧握转向盘,后背尽量靠住椅背,以防车门脱开被甩出车外或车壳变形挤伤身体。


2 正面碰撞

(1)车辆有与前车或障碍物正面碰撞可能时,应及时控制转向盘,极力改正面碰撞为侧面刮碰,以减轻损失。

●视情控制转向 在车速较高的情况下,应先制动减速,否则将造成翻车事故。

●保持应急姿势 保持正确的应急姿势可以降低驾驶员受伤害的程度。


(2)如果撞击的位置不在驾驶员一侧或撞击力量较小时,应紧握转向盘,两腿向前蹬,身体向后倾斜,紧靠座椅后背,以抵消惯性力。

(3) 若无法避免与来车正面相撞前,应在迎面相撞发生在瞬间,迅速判断将受到撞击的部位和力量,迅速放开转向盘,并抬起双腿,身体侧卧于右侧座位上,避免身体被转向盘抵住或车辆受到冲击变形后受伤。


3 侧面碰撞

(1)发生侧面碰撞时,车辆在移动的同时可能产生旋转,驾驶室车门也有可能脱开,驾驶员可能在碰撞力的作用下被甩出车外。因此预计要发生撞击时,可立即顺车转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力使侧面相撞变为刮碰,以减轻损伤的程度。

(2)侧面碰撞部位发生在驾驶座部位时,应迅速将身体移往驾驶室另一侧,同时用力拉住转向盘,以便控制方向和借助转向盘稳住身体,防止甩出车外。

(3)若碰撞部位在右侧,撞击力尚小时,双手臂稍曲,紧握转向盘,身体向后倾斜,紧靠座椅靠背,同时双腿向前挺直抵紧,使身体定位稳定,不致头部前倾撞击风窗玻璃或胸部前倾撞击转向盘。


(4)预计发生与前车追尾碰撞时,应在未撞前的一刹那稳定好身体,在安全带拉紧的情况下,曲体双臂抱着大腿,以防止车辆前部因撞击变形而挤压伤亡。


(5)被后方驶来的车辆碰撞时,驾驶员应紧靠椅背,双手迅速置于脑后合并护住头后部,双脚勾住脚踏板,这样在撞击时可减轻脊椎和颈部的创伤。



3、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及时降低车速

驾驶员的盲目超速是引发碰撞事故的重要原因。超速一方面导致观察时,对重要交通信息的遗漏,另一方面缩短了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因此,教练员要提醒学员要根据交通情况和限速标志控制车速,在交通情况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和行经特殊路段时更要保持低速行驶。


注意观察交通,提前预防事故

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道路和交通情况不断变化,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随时可能出现,教练员要告诫学员按照“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提前预防”的安全驾驶三原则进行操作,保持高度警觉,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情况,准确判断,保证行车安全。


八、遇行人突然横穿的应急驾驶

如果有人突然横穿道路或有车辆突然驶出时,驾驶员的第一反应就是迅速踩制动踏板,如果有足够的距离,应迅速停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减速慢行,并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 。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1、控制制动停车

(1)控制制动又称强制制动,在车轮没有被抱死的前提下,尽可能施加最强烈的制动力,不可使用紧急制动,以免因车轮抱死导致车轮打滑而无法控制车辆。


(2)控制制动时,只能轻微转动方向盘,需要做较大的转向调节时或感觉到车轮打滑时,应松抬制动踏板,一旦车轮重新获得附着力后,就重新使用制动。

2、稳定制动停车

稳定制动仅仅适用于没有安装ABS的车辆,使用这种制动时,尽可能用力踩制动踏板,当车轮车轮抱死时再松抬制动踏板。一旦车轮重新开始滚动时,则再次全力踩下制动踏板,使车辆停住。


九、车辆常见火灾原因分析及应急措施


2010年11月21日晚,西安市一辆满载乘客的608路公交车在行驶中突然自燃,短短十几分钟,这辆双层公交就燃成一副空架子。


2010年,11月25日, 武汉公交公司停保(停车保养)场内,6辆公交车蹊跷起火,其中4辆被烧毁,2辆过火被烤焦。见下图


天有不测风云,这些未知的因素叫人防不胜防,我们只有把这种发生的意外事故的机率降到最低!

车辆常见的火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电气系统故障引发火灾。

2、供油系统漏油引发火灾。

3、机械故障引发火灾。

4、人为因素引发火灾。


公交车着火有个**的特点就是火势蔓延特别迅猛,往往在数秒内就席卷全车,封住车门,稍有犹豫就丧失逃生良机,如果赶上上下班高峰期,车厢内人都挤得满满当当,发生火灾就更为可怕,这时只有积极自救方可逃生。

当公交车上遇紧急情况时,一定不要慌乱,首先静下心来,查看到底发生何事,再采取自救措施:

(1)沉着冷静。当发动机着火后,应迅速开启车门,组织乘客从车门下车,用随车灭火器扑灭火;

(2)如果着火部位在中间,组织乘客从两头车门有秩序地下车。在扑火时,重点保护驾驶室和油箱部位;


(3)如果火焰小但封住了车门,用衣服蒙住头部,从车门冲下;

(4)如果车门线路烧坏,开启不了,应砸开就近车窗翻身下车;

(5)如果衣服着火,来得及脱下,迅速脱下衣服,用脚将火踩灭;或者请他人协助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如果他人衣服着火时,脱下自己的衣服或其他布物,将他人身上的火捂灭。

2009年6月5日,四川省成都市发生一起严重公交车火灾事故,酿成27人死亡74人受伤的惨剧。在该事故的阴影在许多乘客的心中还没有完全抹去的时候,同年7月4日夜晚,江苏无锡又发生一起严重的单位交通车燃烧事故,造成24人死亡,19人受伤。


正确的灭火方法

1 、明确不同灭型号火器的 性能,选择适用于具体着火物的灭火器灭火,水可以用于熄灭木材、纸张、布匹和轮胎引起的火灾,但不能用来熄灭电器、汽油着火。

2、燃油着火时,切不可用水去浇,要做好油箱的防爆工作,并切断油路,选择适用的灭火器灭火;若无灭火器,可用路边的沙土或厚布、工作服覆盖灭火以防加剧火势蔓延。


3、车辆使用含酒精的防冻液着火,可立即用水浇泼着火部位,冲淡酒精防冻液的浓度,从而迫使火势减弱而熄灭。



4、救火时,应脱去所穿的化纤衣服,注意保护暴露在外的皮肤。已经粘在皮肤上的衣服不要撕下,以免将表皮一起撕下,细菌很容易侵入。不要张嘴呼吸或高声呐喊,以免烟火灼伤上呼吸道。



5、使用灭火器时,人要站在上风处,尽量远离火源,灭火器要瞄准火源而不是火苗,借风势将灭火器泡沫吹向火源。


(四)逃离火灾

1、逃离火灾前,应关闭点火开关、电源总开关和百叶窗,设法使乘客和驾驶员迅速撤离车辆或驾驶室;逃离时如果无法打开驾驶室门或车门时,应打破风窗玻璃或安全出口玻璃脱离,脱离驾驶室后不要忘记去关闭油箱开关。

2 当火焰逼近,无法躲避时,应用身体猛压火焰,冲出一条生路。冲出时,及早脱去化纤类衣服,注意保护裸露的皮肤,不要张嘴呼吸或高声呼喊。


投诉建议:
0352-12345
办公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新开里振华路159号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