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方“两会”声音话公交 二维码
281
发表时间:2015-04-29 11:09 今年全国、地方“两会”上,城市公共交通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现下文摘自部分全国、地方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内容,其中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立法、公交驾驶员提前退休、治理城市道路拥堵、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公交票价补贴、公交专用通道管理、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等。 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公交集团客服中心副主任、服务热线主任李祥斌提出了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建议”,建议国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在公交场站、信息化建设以及车辆更新等方面给予扶持。希望国家通过立法、建立各级财政对城市公交的正常投入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程德宏建议,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必须要时刻以统筹学的视角,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供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一是要管好路上的“人”。这其中不仅要提高路人大安全意识,还要提高司机的驾驶水平。二是要大力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三是城市配套的交通设施要更加人性化,尤其是天桥、地下通道,都应该合理设置,实现人车分流,安全就会有保障。四是必须要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真正让车子跑起来,提高通行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赵韩认为,城市公共交通立法较为滞后。到目前为止,国家层面《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仍未出台,给公共交通的发展和管理带来许多问题。缺乏国家层面立法,城市公交的界定、权责、监管等缺乏法律支撑,非法营运、妨碍公交正常运行和危害公交安全的行为时有发生。城市公交发展所必需的用地、资金、路权等因缺乏法律支撑,难以落实。除此之外,这将导致城市公交缺乏科学规划,交通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合理,线网布局和场站不局不科学,各种交通方式不对接,导致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突出。找韩建议,公共交通呼唤国家层面立法。 地方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 山东省人大代表薛兴海等11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建议,建议把公共交通规划当成先导性的规划,实行“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这一理念。加快推进山东省《公交条例》出台,以法律法规的强制力保障公交优先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实,破解公交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政策、用地等重点、难点问题。 海南省政协委员宋杨认为,“老年人免费坐公交”的政策体现了政府民生为本的理念和情怀。但是部分老年人存在过度使用“免费乘车”权利的嫌疑,其次,该政策不符合财政政策的制定原则。他建议:把“隐性福利”显性化,采用货币补贴的方式代替“免费”。如此,老人真正获益,公交减负,政府的钱更有效率,可谓三赢。 广东省政协委员袁成友说,公交车司机收入不高、劳动强度大、职业吸引力差,在深圳公交车缺口有1250个。公交车司机多存在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胃病、前列腺炎等常见病,在法律上不属于或不会被认定为职业病。因此,建议将公交车司机纳入特种行业,能够在55岁退休。 山东省政协常委宋传杰认为,堵车不要紧,只要不堵公交车,大多数市民就会支持。只有公交车比自己开车速度更快,才能引导市民自觉放弃私家车。要想让公交车快起来,就得确保公交车道专用专享。公交优先就是有路得先让公交车走,哪怕道路窄,也得先紧着公交车通行,实现公交优先速度快、线路丰富很便利、设施完备很舒适的目标。 衡阳市政协委员刘东屏:“百姓关心的就是委员关注的” 在公交场站建设方面,根据国家标准,衡阳市需要公交停保场站土地416亩,而目前包括在建的停保场站土地只有159亩,缺口达60%,许多公交车无场站可停。此外,城市公交专用车道目前为零。在公交运营方面,还存在国营和私营,比较混乱,经常出现拒载、甩客、涨价、纠纷等现象。 刘东屏建议,政府应不断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投入,持续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以路权优先使用为前提,采取科学交通管理手段,保证公交优先;道路建设应和公交公共交通发展相匹配;进一步完善公交线路规划,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效率;根据规格要求保障公共交通建设用地使用;逐步建设完善城市绿色慢行交通网络。
选摘自:《人民公交》20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