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大同公交50年》基本建设简述

 二维码 271
发表时间:2013-09-05 09:49

一 运营场、站建设

1954年,大同市公共汽车站成立时,调度室设在师校街口,占用的是民房。同年,在口泉设立调车点,建有平房3间。1956年,在迎泽北街1号建立公司的同时,建造油库一处,建造车库15间,并在西门外设立了调车场。同年,在口泉建候车室3间、职工宿舍6间。1958年,在公司大院建造候车室一处,面积为247m2(后改为大会议室),建车库5间,面积为175m2。至此,公司在西门外和口泉场、站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1959年,公司第一车队仍设在西门外。随着车辆、人员的增多,原场、站设施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战备”期间,公司在新开里建造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293.43m2。为了车辆冬季保暖,还在同泉路138号建造了地上车库,建筑面积为2200m2。

1976年,国家投资230万元,在和平街建设新站、场和大修厂喷漆车间。同年12月26日,二队由口泉搬迁至和平街新址,占地面积为43994.4m2。同时,将原由口泉始发,通往四老沟的5路车,改为由和平街始发。1982年,公司在四老沟终点站设立了调度室。1985年征用土地4394.4m2,建成一幢三层办公楼,建筑面积为 m2。设办公室、调度室、锅炉房、修理车间、油库、食堂、宿舍,这个调车场既是5路车终点站调车场,又是13路线车始发站。

1979年成立第三车队时,办公地址设在公司(迎泽北街1号)院内,占用平房四间,两间为队部办公室、两间为综合办公室(兼会议室)。3路线和2路、4路、8路线运营车辆和两个调度室设在西门外调车场。车辆晚上收车后,送往同泉路138号公司车库院内。在三队成立的同时,火车站调车场便开始筹建,先是建了几间平房,作为2路、4路线临时调(修)车之用。之后,又建造了三层办公楼和修理车间,1981年三队搬迁至火车站新址。到八十年代中期,相继建造了临街230m2的饭店、油库和平房10余间,分别作为食堂、仓库、托儿所、电工房、机务办公室和修理工休息室,并在东南角建有锅炉房,还将原平房改建为职工浴池。1987年,三公司在车间顶层空间加盖办公室3间,小会议室2间,大会议室6间,厕所1间。1988年公司对4路、15路线进行股份改制时,原票务室已不适应无人售票的收款方式。为此,将原调度室拆除,盖起了两层小楼,一层作为各线路综合调度室及司乘人员休息室;二层作为收银中心。改建后增加建筑面积近300m2。至此,三公司建筑面积从1990年的1574.51m2,增加到现在的2482m2。

根据卧虎湾驻同部队、铁路分局的请求,公司计划开通22路公共汽车线路。但因三公司在火车站占地面积小,原有的大部分车辆,夜间还停放在马路上,首先要解决停车场的问题。经过勘探,并和有关单位协商,由三公司每年出资5万元,租用卧虎湾部队营房外一处空地,于1999年建成调车场。同时建造了油库、仓库、调度室、办公室、食堂、修理间,建筑面积约200㎡,于1999年5 月和12月,分别开通了22路、23路公共汽车线路。

1981年,由第三车队分离出几条线路、车辆和人员,组建了第四车队。车队成立时,占用了原三队在公司院内的办公室和会议室。1983年,公司在新开里征地11494.68m2,新建第四车队调车场。1984年建造三层办公楼一幢,修理车间和二层职工住宅楼一幢,后又建起了锅炉房、门卫室、调度室等。在八十年代后期,四公司站、场建设基本形成现在的规模,建筑面积达3121.4m2。

第一车队在原西门外调车场,占地面积为3413.43m2,建筑面积为968.12m2。1984年底第四车队搬迁新址后,西门外调车场为第一车队运营、办公所在地。八十年代中期,公司大量购进通道车,以缓解全市“乘车难”。但西门外调车场还是很难容纳大量通道车的进出,加之西门外商业网点繁多,路面狭窄堵车,进出车辆极不方便。加之办公用房、修理车间、油库,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为此,大同市将原公司办公大院和运营一场调车场地划规为商业用地,在振兴街征地44622m2, 1987年运营一场新调车场建成,建筑面积达4770m2。近年来,公司又在一场院内新建驾校办公楼、教学楼,稽查大队办公楼,小公共汽车分公司办公用房等,目前建筑面积已达6970.89m2。

七十年代中期,1路线到达终点站后从口泉调车场调头返回。第二车队搬迁至和平街后,1路车调头地点改至口泉交叉路口附近。八十年代初,公司在口泉征用土地3800m2,建平房两间(50.09m2),作为调车场、调度室至今。八十年代后期,6路线从振兴街始发,终点到达和平街。为此,二电厂的职工家属多次要求延长线路,从二电厂始发,方便沿途市民出行。2001年,原6路线由振兴街改为二电厂始发,终点站仍到新开里,并在二电厂附近租地330m2,新建调车场,建造平房2间,作为6路调度室和职工休息室。200 年,新开通了28路运营线路,由二电厂发车,终点到达新开里,替代了原6路线。

为了保持各运营公司调车场的路面平整耐用,公司还先后对振兴街调车场、和平街调车场、卧虎湾调车场、口泉调车场、四老沟调车场地面进行了硬化修建,同时配备了调度室、建造了修理车间、食堂、候车廊、风雨亭等后勤设施,使场、站建设基本上达到了功能齐全、适用可行,既为运营生产提供了生产服务场所,又方便了乘客。

二 修理厂、点建设

1954年,公共汽车站成立时,只有一个底盘修理组和一个引擎组,修理点设在原西门里路南安委会院内。1958年,公司在迎泽北街1号(原公司院内)新建501m2大车间一座,车间内设底盘组、引擎组、电工组、配合组、材料室及车间办公室。随着公司车辆的增多,公司又在大院内建起小型修理车间。但是,这些修理厂房远远赶不上车辆修理、保修级别提升的需要。1965年,公司在同泉路135号征用土地32062.5m2,新建了修理车间、办公室、仓库等。1990年,大修厂建筑面积达7542.98m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客运市场的全面放开,单一大客车的维修和保养,修理厂房、设施的落后,制约了大修厂的发展。1993年,大同市投资540万元,改建大修厂修理车间。到1996年,国家先后为大修厂车间改建投资850万元,建成了一个综合性、现代化的大型修理车间,使大修厂建筑面积达到现有的9718m2。

三 公司驻地建设

1954年1月,成立大同市公共汽车站时,办公地点设在大西街42号(现五一菜场院内)。1956年,搬迁至迎泽北路1号新址,正式成立大同市公共汽车公司。公司办公大院、调车场占地面积7106.61m2,建筑面积3563.08m2。到八十年代,由于公司机关大院人员、车辆增多,办公用房拥挤,给工作和生产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市政府决定将公司旧址改建成商业流通场所,在振兴街征地44622m2,其中4800m2为公司机关办公大楼建址。到1987年,建起六层办公大楼一幢,食堂一所,建筑面积达4000m2。近几年公司又在新址盖起了办公室、小车库、二层办公楼等,到2003年底,公司机关建筑面积达4967m2。

四 职工住宅建设

1954年成立初期,公司没有职工住宅,只在口泉新建职工宿舍六间。到五十年代后期,在大十字建造了平房,建筑面积达640m2;在西花园建造了两排平房,建筑面积达   m2。六十代中期,公司在新建保修厂时,先后建起了家属区平房,分前、后两个院,建筑面积为576m2和870m2。进入八十年代初期,公司职工住宅十分困难,公司又将修理厂浴池拆除,改造建成职工住宅,建筑面积达230m2。将西门外(原公司)南面车库平房30多间,改建成职工宿舍,建筑面积达600m2。

从六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公司一直未建职工住宅,市房产部门也未给公司职工解决住房。建公司30年来,公司职工住宅建筑面积只有3160m2,人均居住面积在4m2以下的职工,就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一半。如何解决职工住宅这一问题,就明显地摆在公司领导的面前。但是,公交公司是服务性生产企业,由于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企业资金十分紧张,而市政府补贴又不能完全到位,很难挤出资金为职工解决住房这一难题。为此,公司多次向主管局市政府等部门申请,并多方筹集资金,在1983年新开里建造四队的同时,在新调车场南端,建造起二层职工住宅楼一幢,建筑面积1124.6m2,使用面积843.6m2,解决了部分职工的住宅问题。随后,又在同泉路138号建起1号、2号、3号住宅楼三幢,于1987年分给职工居住。当时,采取的是福利性分房,职工只交纳很低的费用,因而在分房时困难很大。一是要个人提出住房申请;二是公司派专人调查了解实际情况;三是根据年龄、工龄、居住面积、贡献大小,进行评比打分;四要经公司分房委员会张榜公布,三榜定案。同时还采取分新房、交旧房,没有旧房的职工,分配一间住宅需交纳费用1000元,分两间需交费1500元的政策。这样,便可将收回的旧房,二次分配给无房居住的职工。后来,随着国家集资建房这一政策的出台,采取的具体办法是:国家拨一点,企业筹一点,职工拿一点,由三方筹资建房。公司三场依据这一政策,从第三产业中筹集部分资金,由职工集资8万元,在水磨村征地四亩建起水、电、暖齐全的二层小楼及6间平房,建筑面积达1156m2。公司二场在和平街调车场后院,集资建造平房 解决了部分职工的住房。1987年之后,由企业筹资、职工集资,在同泉路38号院内建起4号、5号住宅楼两幢,解决了职工的住房问题。

九十年代,随着大同市房地产的开发兴起,商品房的出现,国家停止了福利性分房。为此,公司投入免征地皮,由多种经营公司先后在同泉路38号和二公司院内,采用职工全额集资的方式,建造职工住宅楼。1994年在同泉路38号院内,建起6号、8号、9号三幢住宅楼,共八个单元、126户。1995年,又建起7号、10号、11号三幢住宅楼,共141户。2002年又新建12号、13号两幢住宅楼,共128户。截止到2003年底,公司在同泉路38号院内先后共建起13幢住宅楼,建筑总面积为37903.84m2,使用面积为26503.25m2,共为600多户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在二公司院内建起两幢职工住宅楼,,建筑面积为9422.66m2,使用面积为7364.64m2,为144户职工解决了住房。公司大修厂采用职工全额集资的办法,拆除前院平房,建起集职工住宅和商业铺面楼房一幢,建筑面积达7000m2,为75户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

公司从1985年第一次职工福利性分房后,在近20年间,先后建起职工住宅楼13幢,建筑总面积达56767.5m2,使用面积达40948.4m2,共为929户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

(《大同公交50年》2004.4编撰)


投诉建议:
0352-12345
办公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新开里振华路159号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