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大同公交50年》企业党的建设之思想政治工作

 二维码 251
发表时间:2013-08-29 09:58

从1954年公司成立,到“文革”前这段时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处在曲折中前进的一个时期。期间,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党的“八大”路线,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形势、任务和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反右”斗争、“大跃进”、“五反”历次运动中,公司党组织也都积极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保持了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公司组织引导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限度地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维护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保证了运营生产的正常进行。

“文革”期间,由于党的组织瘫痪,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文革”结束后,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根据当时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的形势,深入开展了形势教育。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公司党委针对干部、职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教育,使全体干部提高了思想认识,特别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有了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对一些重大影响问题,分清了界限,从而增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自觉性。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之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围绕经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1988年2月12日,公司召开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公司思想研究会组成人员,以及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会长由张延霈担任,副会长由马振铎、胡守义担任,秘书长由程虎山担任。从而加强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自己基本职责,建立健全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同时加强了政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企业的重大改革,还是运营线路的调整;无论是制定承包计划,还是提出“三年迈出三大步”的奋斗目标;无论是线路股份制改革,还是吸纳民营资本尝试联合经营,只要是企业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愈是运营生产遇到困难、改革遇到阻力的时候,愈是强调思想领先的方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改革的各个环节,从而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   面对企业困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八十年代末,由于公司职工工作比较艰辛,职工待遇相对偏低,致使有些驾驶员“跳槽”,想到外面挣大钱。受影响,在驾驶员队伍中一度出现了较大的思想波动,少数人甚至消极怠工,直接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公司的运营生产。为此,公司党政领导分工包场,车场领导分工包路队,层层做思想工作,讲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前景;讲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讲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帮助职工打消了顾虑,理顺了情绪,正确理解企业的困难和公交在社会上的作用、地位,从而树立了热爱本职、乐于奉献的思想意识,保持了稳定,保证了运营。

九十年代初期,公交企业同其它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的困难很多,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度时期内出现滑坡,群众乘车难的矛盾仍较突出。面对这一困境,公司党委认为,应当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振奋精神、鼓舞斗志,让职工认清形势、正视困难,“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遏制两个效益的滑坡,必须首先遏制思想上的滑坡。为此,1991年公司党委针对当时干部和职工队伍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提出了克服“四种情绪”和树立“四种精神”。即:克服悲观情绪,树立积极的奉献精神;克服“凑和着干”的消极情绪,树立胸怀全局、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搞好本职工作的实干精神;克服明知不对,也不敢大胆管理的好人主义情绪,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共渡难关。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企业兴衰与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联,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到企业处于困难时,更需振奋精神、鼓舞斗志,从而为企业走出困境,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在做好职工思想教育的同时,为了鼓舞斗志,公司党委号召全体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困难面前要起表率作用。公司70名中层以上干部,把公司振奋精神的意图,努力贯彻到全体职工中去,把运营生产各项指标,化解到生产岗位各个环节。机关干部利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场队干部更是吃、住在单位,和工人们干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干部的表率作用,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职工战胜困难的决心,使企业很快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可喜局面。

2003年4月至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乘坐公交车的乘客骤减,运营收入降到历史最低点;接着大同市“六大五小”城市道路工程的改造,使大同公交四条线路被迫改线行驶,又造成大部分客源流失;第四季度受美伊战争的影响,油料价格连续上涨,加大了运营成本。三个因素导致公司少收多支882.14万元,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尤其是在“非典”时期,职工仅能领到基本工资,加上“非典”初期人们对“非典”还缺乏全面的认识,职工中的畏惧情绪、恐慌心里比较突出。为此,公司各级党组织一方面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保证职工的安全;另一方面组织广大干部、党员利用多种形式,向职工进行宣传,做好思想工作,并且带头参加运营生产,起到了表率作用。如:三公司党总支闻讯在15路车上,发生有“非典”病人乘坐的情况下,组织干部党员冒着被“非典”感染的危险,主动取送票胆,清点票款。23路车队的一些党员驾驶员,不顾个人安危,顶替休息的同志,坚持全天出车,保证了运营。正是由于广大职工以科学的态度正视“非典”,相信“非典”是可防、可治的,消除畏惧、恐慌心理,所以才能够安心本职工作。同时,通过个别征求意见,开展企业形势教育,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从而使职工对公司遇到的困难,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树立了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大局意识。

二、   围绕企业改革,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992年,公司在工资管理、材料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每项改革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全过程。着重狠抓了三个环节:一是针对职工对改革的各种想法,做好宣传教育,扫清改革的思想障碍。二是在改革中,大造改革的正面舆论,努力营造改革的舆论氛围,打好思想基础,使改革方案顺利出台,并得以实施。三是在改革方案实施后,特别是取得一定成效后,及时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用事实教育职工,使职工对改革的兴趣越来越浓,热情越来越高,为更深层次的改革创造有力的思想条件。

为了更新观念,认识市场,适应客运市场的需求,1993年,公司党委积极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四大精神、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联系公司的实际,开展了“解放思想、企业经济如何上新台阶”的大讨论,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基本上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破除了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等同起来的错误观念,树立了发展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历史过程中不可逾越阶段的观念;消除了姓“资”姓“社”的疑虑,破除了企业依赖政府补贴过日子的消极观念,树立了敢于竞争,自强自立的积极观念,逐步改变公交企业单纯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勉强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运行机制;破除了求稳怕乱和旧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树立了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就大胆的试,大胆的闯的新观念;破除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平均主义观念,树立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公平竞争的新观念,使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层认清了企业的活力在于市场,只要积极主动走向市场、熟悉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1998年,是公司实行线路股份制改革的第一年,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保证公司线路股份制改革顺利进行的根本。为此,公司党委主要采取以下三条措施: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进班子,重点是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带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进车(班)组,主要是结合公交企业的特点,做好线路股份制改革的宣传、发动,增强职工的改革意识和信心。同时加强规范化服务教育,增强司乘人员的责任感,充分发挥车(班)组长和政工员的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加强,收到了实效。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交流会等形式,积极探讨企业转制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举措,结合公司和职工的思想实际,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形式途,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职工认清了改革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大家热情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制。在企业股份制改革中,全公司参股职工达4290人次,参股金额达1258万元。

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既是一个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也是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的过程。2001年是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5月份,大同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改制为“大同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6月份公司建立和推行了干部、职工提前离岗制度;10月份公司相继开通了26路、27路、28路三条股份制线路;年底又对医疗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但随着每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在一些干部和职工群众中总有这样、那样一些思想反映,有的不理解,有的有疑虑。为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家认清了改革与发展、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的关系,树立了大局观念,增强了改革意识,保障了公司改革的顺利实施。

2003年12月,公司推出了在1路、30路吸纳民营企业资本,尝试联合经营改革的新举措,一些干部、职工对此理解的不透,疑虑也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党政领导多次深入一公司、三公司,从企业的发展和维护职工利益出发,反复细致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公司、三公司领导更是分头找司乘人员谈心,因势利导,使大家认请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帮助职工树立了全局观念,进而增强了改革意识,保证了这项改革措施得以顺利进行。

三、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职业道德行为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在1979年,公司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狠抓了思想政治工作:一是从“窗口”行业的特点入手,从落实社会服务承诺,不讲服务忌语为着力点,加强规范化服务教育,增强司乘人员的岗位责任感;二是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开展竞赛活动、技术比武、观摩演讲等活动,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三是弘扬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让典型人物现身说法,让职工谈身边模范人物,传播职业道德规范,营造良好的讲求服务、讲求职业道德的氛围。1999年上半年,公司组织三位全国劳模褚连英、田国枝、李玉兰,到各基层单位作了10场巡回报告,劳模的感人事迹,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鼓舞激励了职工的积极性。2001年,公司在广大司、乘、修人员中,组织开展了“安全在我心中”、“乘客在我心中”、“质量在我心中”演讲活动,引导职工以全国劳模为榜样,“立足岗位作奉献、十米车厢献真情”。

四、   做好困难职工、重点人员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各级党组织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开展了“三级谈心”活动,即总公司领导与分公司领导谈心,分公司领导与路、队负责人谈心,路、队负责人与司、乘人员谈心,及时了解干部和职工的思想动态。特别是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个大局,选好切入点,加强对困难职工、后进职工、重点人员,分类别、分层次、采取不同方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如2002年,二公司职工段文革家中住房因大雨冲刷成了危房,公司领导闻讯后及时前去看望,送去了慰问金,并腾出公司一间门卫室让段文革一家暂住,以解他的燃眉之急,使这位同志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从1999年到2003年,全公司先后为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50余件,为困难职工发放补助金6万多元,为20多名身患重病职工及家属捐款达13万元。2000年,一公司针对“法轮功”练习者万晋恒的思想状况,成立了帮教组,开展了总支书记、分管经理、车间主任、班组同事“四个层次”的帮教谈心活动。公司党总支书记王建平先后找万晋恒谈心就达23次,并通过家属做他的思想转化工作,对万晋恒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解决,使他较快地彻底与“法轮功”决裂,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

2003年,社会上一些困难企业中的复转干部,对工资待遇低下的问题反映较为强烈,为使这种反映不波及到公司,保持社会和企业的稳定,公司党委负责人分工负责,通过对全公司31名军转干部的分别谈话,集中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做了大量耐心的思想工作。同时,公司组织部门根据山西省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进行测算,为复转干部理顺了情绪,补发了工资,维护了利益,稳定了大局。

五、   不断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含金量

近年来,公司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改革,结合运营生产,贴近职工思想,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努力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含金量。一是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含量。在做职工的思想工作中,怀着真情、深情、热情去做工作,与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为职工办实事中贯穿了思想教育。如:从1987年至2002年,公司先后对职工家属区进行拆迁改造,新建职工住宅56549   ㎡,使866 户职工乔迁新居,还彻底改变了过去家属区平房的“龙须沟”脏乱差环境。二是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知识含量。思想政治工作要想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努力提高文化品味和知识含量。各级党组织从过去一味灌输说教、呆板生硬、干巴枯燥的做法中解脱出来,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有情有趣、春风化雨。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知识,还积极开展了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如2001年上半年,公司组织职工演出队,深入基层单位、车间、路队,为一线职工进行演出。9月份又组织了“迎国庆职工篮球赛”等活动,既丰富了企业文化,又陶冶了职工情操。三是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含量。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自我教育活动,不断激发职工的参与意识和欲望,使职工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仅2001年,公司和各基层单位就举办了各类竞赛、演讲会、报告会14次,在广大职工的参与下,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感染力和辐射力。

(《大同公交50年》2004.4编撰)


投诉建议:
0352-12345
办公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新开里振华路159号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