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公交车票记忆 二维码
349
发表时间:2013-06-16 16:22 一九四九年五月一日,大同和平解放后,城市百废待兴,城市的交通问题迫在眉睫,亟需尽快解决。一九五四年大同公交汽车公司成立,次年开始营运。我收藏的小小的公交车票记录了大同五十余年的公交发展历程。 公交公司成立初期,只有两条线路,客流量自然也少,车票采用硬质纸张印刷,规格如同早期的火车票,也印有编号,但价格不菲,估计与当时客流量少,营运成本高有关,从大同到云冈,价格为四角六分,后调整为四角五分。 五十年代末期,随着大同煤矿的发展,客流量猛增,票量增大,为了降低成本,车票改为薄纸张印制,车票采用2分进制,即2分、4分、6分、8分、1角等。从票的价格可以看出价格较50年代中期低了许多,也看出了大跃进过后中国的经济状况。 文革狂热年代,大同的公共汽车更名为大同人民汽车公司,车票的名称也变为人民汽车公司,我们大同人称之为人汽,但格式、纸质以及车票面额不变,只是采用了十二地支编组号码,是否是为了防伪,不得而知。 1974年,文革的极左路线开始出现扭转的局面,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发展生产是当时的第一任务,大同人民汽车公司重新更名为大同公共汽车,车票式样、面额不变。 80年代车票改竖式为横式,票面的面额数字变成了汉字,面额也高了许多,采用了5分进制,即五分、一角、一角五分、两角等。 90年代后期大同公交汽车票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市场经济下,公告汽车公司变成了公交股份公司,公交线路增加了不少且出现了无人售票车,广告也开始登上了车票,最早走上车票的是凌洋婚纱艺术影楼,以后又有几家企业将广告印在了车票上,此时个性化的东西越来越多,比如有的线路车票竟出现当日新闻和当日的电视节目,这种每日印刷的车票颇为新颖,很受乘客的喜欢,由于成本较高,不久便销声匿迹了。 2001年,大同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更名为大同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票面形式首先是将十二地支编组号码变成了英文字母和数字。 在随后的几年里,公交公司陆续匠公交车票进行改革创新。 大同公交的车票在保持了50余年的面孔终于变脸了,票面上出现了云冈石窟、东城墙以及九龙壁的图案。
文章分类:
公交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