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公交史话(连载十) 二维码
422
发表时间:2013-06-16 10:57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大同公交(下) 1972年到1975年,公司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抓好干部职工理论学习的同时,十分注重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从而使企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举扭亏为盈。 从1972年开始,公司为了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全公司试行了“三级管理,两级核算,单车计算成本”的经营管理办法。三级管理就是分队(班组)、车队(厂)、公司三级管理。两级核算就是车队(厂)、公司两级核算。 新的经营管理试行办法出台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两级管理一级核算中的各种弊病,使企业在管理体制、经营模式上实现了重大变革,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也较前几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并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1972年至1975年行驶里程分别完成了444.28万公里、460.48万公里、468.33万公里和520.31万公里;年客运量分别完成1955.24万人次、2324.86万人次、2583.53万人次和2869.69万人次;客运收入分别完成185.09万元、210.52万元、230.39万元和253.99万元;利润总额由1971年亏损22.38万元,连续四年实现了盈利,分别完成利润3.1万元、6.5万元、8.03万元和9.04万元。 为了方便市民出行,公司还于1972年新开辟了西门外经矿务局至忻州窑的9路公共汽车和西门外经云冈至新荣区的10路汽车,使我公司的公共汽车运营线路增至10条,运营线路长度也由1971年的138.5公里,增加到183.5公里,运营车辆由1971年的60辆增至81辆。 为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遵照毛主席“七·二一”指示精神,坚持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选拔和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公司于1972年4月,成立了“七·二一”工人交通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企业急需的各种专业人才。公司还于1973年6月组织修理厂干部和各工种技术工人分期、分批到张家口地区运输公司参观学习,使全体职工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较为科学的管理知识和先进的修理技术。 1973年2月,公司革委会在全公司开展了“一带四抓”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带是以批修整风带动日常工作;四抓是抓安全、抓节约材料、抓服务质量、抓客运收入。1974年8月公司革委会做出“关于安全工作管理制度的试行规定”,就组织领导、车辆及设备管理、岗位责任、有关奖惩办法做出了具体规定。由于公司加强了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促进了企业社会、经济两大效益的稳步提高,1974年9月,山西省公共交通服务现场会在我公司召开,同年公司还被评为大同市“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 下一篇大同公交史话(连载九)
文章分类:
公交史话
|